
发布日期:2025-05-01 16:38 点击次数:102
商学院陈军
https://www.1mtoken.com.cn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时期则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塑造成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接受的廉洁教育程度决定了之后的行动逻辑和思维框架。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离不开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而在现今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转型正在以加速度的态势推进,“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等标签不断涌现,“快速”、“虚拟”、“智能”、“信息爆炸”等成为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成长,思想更加活跃、行动更富个性,价值观念多样化成为他们极具代表性的时代特性,同时也使得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面临了更多的挑战与困境。
廉洁文化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核心是“人”。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将大学生群体作为教育对象,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下的具体行动。近期,兰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重庆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温州大学、福州大学、镇江高专艺术设计学院等国内高等院校先后开展了廉洁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大批廉洁社团的建立、廉洁领袖夏令营的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廉洁教育宣讲的推行,表明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已逐步形成体系化的行动方案。
一、廉洁文化及廉洁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廉洁文化的本质内涵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这是对文化一词最本质最凝练的阐释。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锤炼与传承,形成了独有的特质并屹立于世界之林。廉洁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不仅是约束社会人行为取向的动力机制,也是营造纯洁社会环境的重要思想引领。从意涵层次来看,廉洁文化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主要表现在个人修身方面,传统儒家思想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早在孔孟时代就有相关论点的提出,孔子的“正己”、“克己”之说,孟子“修身以侯之,立命也”之言,到后来“清心为治本”、“俭以成廉,侈以成贪”的清心养廉与戒奢以俭之论点;中观层面主要体现在从政方面,传统廉洁文化的廉洁从政层面,是指官吏秉持廉洁理念并在做官、为吏、从政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行为举止等,从“公生明,廉生威”到“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再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廉洁无私、正直公道、执事以敬”之深意尽显;宏观层面主要表现在治国理政范畴,廉洁文化的治国理政层面,是指在国家政体、政治治理方面的廉政理念、法纪制度以及治理路径等。西周的“六廉”制度,汉代举孝廉制度,到北宋欧阳修“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及清朝“四格八法”等等,都体现了治国理政层面廉洁的重要性。从表征结构来看,廉洁文化融合了“廉洁”的特性与“文化”的普适性,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廉”指清廉之义,“洁”取洁白之义,意指不贪污、不腐化、洁白无垢。置于高校大学生群体之中,“廉洁”一词有其特殊含义,指学生作风正派、行为得体、观念正统,而高校大学生“不廉洁”的主要表现有铺张浪费、攀比成风、生活糜烂、考试舞弊等等。
(二)廉洁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
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廉洁文化教育既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当今时代精神与要求的贯彻。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中明确了廉洁教育的政策指向,《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指明了将廉洁文化教育落实为公共教育的实践方向。毫无疑问,廉洁文化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当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首先,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离不开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高校大学生作为其中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不言而喻,加强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促进不廉洁行为的矫正塑形,引导社会正面价值导向。其次,是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动力。大学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其自身道德品质观念与行为活动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加强廉洁文化教育有利于促进风正气清的校园环境。最后,是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理论工具。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的关键时期,当前出现的大学生铺张浪费、过度消费、生活奢靡、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理想信念歪曲的表现,加强廉洁文化教育,树立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意识,塑造大学生廉洁行动,是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促因。总而言之,置于现今价值观念多元的环境,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于时代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缺失的现象揭示
当前普遍认为,廉洁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党员干部,这一观点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固化的,具有其合理性,但从本质上考究,廉洁文化教育的对象不能局限于党员干部,而应该是社会大众,将廉洁文化教育的对象范畴缩小无疑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广大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对他们的进行廉洁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实现廉洁文化教育端口前移,是构建廉洁文化社会环境的关键环节和必然前提。然而,近几年学生廉洁文化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影响之下,以“金钱万能论”、“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纵欲奢靡”等为代表的不廉洁现象有所抬头,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浪费型、攀比型、奢靡型、舞弊型现象愈演愈烈,与当前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通过各大媒体门户网站,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缺失现象数不胜举,笔者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阐释,具体如下表。
表1 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缺失表现
类 型
现 象
典型案例
案例描述
来 源
浪费型
铺张浪费、不重节约
一餐倒掉1000多公斤!中国高校食堂浪费了多少粮食?
中国农业大学曾有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脂肪,就高达1100万吨,这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部分高校食堂倒掉的残食,甚至一顿就超过1000公斤!
中青在线(北京)2016.11.2
攀比型
物欲横流、攀比成风
大学生透支消费严重,直言是攀比心虚荣心作祟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55.3%的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00~2000元。77.8%的受访大学生称身边透支消费普遍。
中国青年报(北京)2016.10.11
奢靡型
生活奢靡、不计后果
女生拍裸照卖身还债,TrustWallet钱包下载安卓app裸贷或沦为色情交易
报道称, TrustWallet钱包官网地址大陆校园“裸贷”问题愈演愈烈,因为受害者是以裸体持身份证件,外加个人、家庭资料作为抵押,一旦无法按时还款,债主就会威胁要公布裸照,就有女学生最后卖身还债。
南方财富网2016.10.16
95后女大学生校园贷30万本金需还50万,父亲卖房还债
报道称,95后女生小于(化名)向多个校园贷平台借款本金30万元,并部分提供“裸条”担保。如今,利滚利,小于要偿还借贷平台总计本息达50多万元。相关借贷“裸条”被发至网络。为此,她精神濒临崩溃。无奈之下,小于父亲只能将家里仅有的住房挂在网上售卖 ,“填坑”还债。
网易新闻2016.11.15
舞弊型
心存侥幸
考试舞弊、
大学生作弊现象严重
据新浪网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在考试时偶尔作弊的占40.34%,经常作弊的占 21.66%,
从来不作弊的只占26.51%。
新浪网2007
(二)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缺失的原因剖析
1、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观念误区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行动的方向。目前,大学生铺张浪费、消费无度、生活糜烂、考试作弊等不廉洁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观念认知不深刻所导致,这种观念认知不深刻又往往由个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刻板印象造成的。首先,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知不深刻,廉洁文化之于大学生,亦远亦近,“近”在廉洁文化所导向出的行为表征与学生日常生活作风紧密相连,“远”在廉洁文化行为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环境显得遥不可及。正是这种亦远亦近的原因,使得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知陷入盲区,让实则重要的廉洁文化在显现出不重要的外像。其次,社会刻板印象的存在致使公众对廉洁文化教育对象的理解有所偏差,当前普遍观点认为,不廉洁等同于腐败,而腐败的群体是拥有权力与资源的官员干部,大学生没有腐败的条件。深究其实,这种观点犯了两个的错误,一是将不廉洁与腐败两者概念混淆,二是将对象群体范畴缩小。因此,学生个人认知不深刻加之社会刻板印象的存在,使得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陷入观念误区,纠正之路任重道远。
2、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环境困境
一方面,学校廉洁文化教育缺乏针对性。当前,在国家和社会的号召之下,高校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明的内容学习与精神领悟等一系列贯彻活动,整体而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显现出的行为素养更是有明显的提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高校大面积铺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的认识到对诸如廉洁文化等专项条块的教育针对性不强,大学生都在普遍的学习传统文化,致使很多人能在“面”上掌握却无法实现“点”上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过程缺乏持续性。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一个持续化的系统工程,犹如高楼大厦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亦不可能实现空中楼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推进是观念推广、过程实施、制度保障、后期反馈一系列过程的集合,这个过程强调持续有序。而当前,高校普遍开展了很多的相关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整个过程的衔接与连续不强,致使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持续性效果不能显现。
三、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成才的耦合机制
(一)契合机制
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高校的目标指向是育人成才,提升学生专业素质、道德品质,培养“四有”青年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与高校育人成才教育工作的推进能够有效的融合,实现无缝连接,具有高度契合性。
首先,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目标所指。在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中,大学生是最基本、最动态的因素,同时也是廉洁文化教育实现的主体因素和基本前提。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则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大学生的特殊角色决定了他们首先是文化争夺和价值塑造的对象。在多元文化和多样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大学生对不同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感知与认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行为与文化理念。归根结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其次,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促成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与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关键是以廉洁教育为切入点,依据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取向与普适标准,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目标指向,其作用体现在思想养成与行为塑造两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不贪、不受、节俭、为民、务实、清廉等道德品质,二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正心、修身、齐家等行为模式的塑造。
(二)黏合机制
1、转变观念,促进廉洁文化教育端口前移
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当前普遍存在一个观念误区,即认为廉洁文化教育的目标群体是拥有权力的人。单纯将拥有权力的人作为廉洁文化教育的目标指向,不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更将廉洁文化教育的端口延后。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念塑造成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接受的廉洁教育程度决定了之后的行动逻辑和思维框架。因此,转变观念,促进廉洁文化教育端口前移到大学时期,不仅是有效预防腐败之风的前置措施,也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抓手。
一方面,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意识的培养。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与指南,廉洁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抵制大学生不廉之风的前提环节。将学校廉洁意识培养和法制、道德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法律素养。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渗透方式,把廉洁教育与法制、道德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洁行为的塑造。廉洁行为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动非常关键,即一个廉洁行为可以带动一小部分廉洁行为,一小部分廉洁行为能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大环境。组织大学生参观廉政文化基地和反腐倡廉专题展览,到法院、监狱开展现场警示教育等,让廉洁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大学生提高廉洁意识,锤炼生活作风,增加反腐倡廉的信心。
2、营造环境,加强校园廉洁教育网络构建
当前高校浪费型、攀比型、奢靡型等现象的产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现在的浪费、攀比、奢靡有可能诱发的是以后的腐败、不廉洁等深层次的问题。要将这些问题在萌芽阶段得到根治,必须构建校园廉洁教育多中心网络体系,营造廉洁文化在校园、廉洁文化入人心的教育环境。
首先,发挥教师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大学生学业成才。教师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廉洁文化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这在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优美的描绘中窥见一斑,教育事业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发挥教师教育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将强课堂教育,将廉洁文化“三进”工作落实到实处,推进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廉洁文化教育为学生塑型充脑,促动学生以良好的行为作风开展学习,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行为管理教育。针对当前高校一部分大学生铺张浪费、攀比成风、奢靡无度等现象,高校应适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者应加强学生行为管理,规范学生廉洁行为。
其次,突出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带动大学生思想成才。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综合素质高、思想积极的先进学生,他们在学生群体中扮演的是排头兵的角色,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因此,突出学生党员示范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党员的廉洁文化教育,毋庸置疑,学生党员是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向,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要我们党的作用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亦然,学生党员在思想、生活、学习上发扬朴素、廉洁、吃苦耐劳之风必将带动周边同学的廉洁意识认知与廉洁行为塑造。
最后,重视校园媒体的促进作用,推动大学生作风成才。在高校校园中,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构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样,在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过程中,校园媒体在教育宣传、环境营造等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应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一方面,加强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公众平台等媒体的建设,坚持和引导有利于廉洁文化教育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应加强校园媒介与高校行政管理、学生社团活动的互动结合,将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中的典型案例、榜样力量适时宣传推送,定时开展廉洁教育讲座、廉洁文化知识竞赛、廉洁主题观影、廉洁图片展览等活动,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教育学习互动,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整合力量,推进“高校、社会、家庭、个人”多中心廉洁文化教育体系
多中心主体的合理性在公共治理中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佐证,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多中心治理主体模式改变了单一主体模式的滞后性、狭窄性等缺陷,有利于营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化环境。在廉洁文化教育过程中,多中心主体的参与无疑会增强教育面的铺盖范围及教育过程的持续力度。廉洁文化教育是高校、家庭、社会、个人等多中心主体共同推进开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高校不仅在廉洁文化教育中起得主导作用,而且在引导社会、家庭、个人等主体进入多中心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它有相对自身的特殊性与独立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教育是高校、社会、家庭、个人自身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人联动起来,形成整体合力,发挥1+1+1+1>4的合力作用。首先,高校教育是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主要方面,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起主导作用,推行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必须从高校教育做起,建设廉洁的校园教育环境与廉洁的校园形象,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其次,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必要补充,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扮演添加剂的角色,起到补充作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家长的行为与思想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应严格要求自身在生活作风、消费观念、人生信念等方面日常行为,以身作则带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物质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次,社会教育是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保障环节,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扮演粘合剂的角色,起到保障监督作用,社会教育主要是以调动社会大众共同构建社会教育环境,从而达到大众受教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的营造与媒介的宣传,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不廉洁现象的揭示与批评教育,增强对先进事迹的跟踪报道,鼓励大学生向善、向美、向廉。最后,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的关键环节,起转化作用,自我教育的核心在于“自我”,关键在于转化,在接受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的廉洁文化教育时,关键点在于如何实现接受到的教育转化并根植为自我的思想意识,因此,加强对外部教育的接受力,提升自我转化能力,做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夯实的思想基础。
Powered by TrustWallet钱包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